聯系我們
- 聯系人:首創特裝設計
- 手機:15975558396
- 電話:(86-020)29840768
- 郵箱:sczhanlan@163.com
- 地址:廣州天河區珠吉街東橫三路8號廣橋商務園B棟4樓
圍觀:慈展會上的那些觀點
俯視慈展會中心路演區
在第五屆深圳慈展會上,超過230名國內外公益界領袖被邀請在平行召開的國際公益峰會、分專題研討會上分享公益界的最新操作、趨勢和觀點,話題包括慈善文化、《慈善法》、籌資、公益創新、慈善信托、社會企業、企業社會責任、社會價值投資、女性慈善、社區基金會……
他們都分享了哪些內容,對公益行業的發展有持什么樣的觀點呢?
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長 徐永光:
《慈善法》落實與社會企業
“中國慈善未來的健康發展,還需要制度環境的不斷完善,中國第一部《慈善法》已經在本月實施,但還有很多東西需要落地,特別是政策的落地。最重要的是稅收政策的實施。我剛聽說老牛基金會被追繳了2.5億的企業所得稅,還罰了800萬的滯納金,基金會的投資收益也要繳納企業所得稅;除此之外,包括華民基金會2億元資金縮減為5000萬,安利基金會1億原始資金縮減5000萬等。這些大基金會紛紛縮水的問題亟須解決。而如今,《慈善法》中已經規定,慈善組織取得的收入享受稅收優惠,稅收閘門開,財源滾滾來。因此,我們大家一起來推動吧,或者坐著靜候佳音。”在首日的國際公益峰會上,南都基金會理事長徐永光說道。
此外,徐永光還表示,中國公益慈善領域將出現三個大趨勢:1、互聯網帶來大變革,互聯網技術的變化將帶來一系列的市場創新和社會創新;2、社會企業運動;3、跨界平臺合作的發展,解決了我國很多基金會有錢缺乏好項目,而又有很多好項目找不到資金支持的尷尬處境。
“社會企業,就是要突破當前一個尷尬處境:政府有錢有權,該做好但是沒做好;社會組織無錢無權沒能力,想做好但是做不好;企業有錢有人有能力,但趨利不愿做。”在“社會企業如何促進社會公益的可持續發展”的論壇上,徐永光這樣闡述社會企業的優勢。
他說:“有很多人問我社會企業到底是什么,和其他企業又有什么分別。如果將所有的企業都呈現在一個靶向圖上面,處在靶向圖最外延,也就是1環、2環,甚至0環、脫靶位置的就是社會的無良企業,這些企業制造環境污染、視頻安全問題等等;而在創造利潤的同時又積極為員工、社會、環境等承擔相應責任,在依法納稅同時參與公益事業的企業處在4、5、6環等中間位置;當企業具備很強社會責任,也在公益領域形成了自己的系統和戰略布局,處于8環,如互聯網企業、綠色農業等;9環企業,往往與政府的公共服務領域具有很強的重合性,比如在養老、教育、醫療、殘疾人就業等等,他們能夠用自身的優質服務,滿足社會需求,滿足中央提出的供給側改革要求;而處于10環的就是真正的社會企業,是在9環的基礎上,目標非常明確,以滿足社會剛性需求、精準解決社會問題的企業。他們打中了靶心,也就是打動了人心,真正擊中了社會痛點。”
徐永光也舉出了一例處于10環的社會企業成功案例:綠康醫院。他介紹道,綠康醫院經過資本介入后,從原先的社會服務機構成為企業,專門提供面向失能、失智老人的服務,精準滿足社會剛性需求。從2006年成立到2013年之前,該醫院是一家民辦非企業機構,而在2013年引入風險投資后,變更為綠康醫院風險投資有限公司。在引進資本后,資本的“趨利性”反而推動企業更好的發展,因為只有做好企業才會有利可圖,到2016年,企業規模增長了10倍。很多政府建立的養老機構也交由他們管理,形成了“共建民營”的局面。
深圳國際公益學院院長 王振耀:
慈善經濟時代正在來臨
本屆慈展會是社會化、專業化、國際化的展會。本屆慈展會的主題是“以法興善”,里的“法”就是我國的首部《慈善法》,里面將“慈善”定義為“大慈善”。在本屆慈展會的重頭戲——2016國際公益峰會上,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也發來視頻致辭,呼應“大慈善”:“慈善是國家與人民之間表達團結與友誼的一種重要方式。慈善是我們可以對人類的共同未來做出的最佳投資之一。”
,世界經濟與社會正在接受善的洗禮,“善”正在成為人類文明的共同價值。中國慈善事業正在全面走向世界,正在迅猛地融入世界。《慈善法》允許慈善組織通過投資保值增值,這將為中國的善財釋放巨大的能量。”
深圳國際公益學院董事會主席 馬蔚華:
對于陳光標,社會自有公論
在本屆慈展會上,面對主持人問及對陳光標事件的看法,深圳國際公益學院董事會主席、壹基金理事長、原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公開表示:“每個人的追求方式不一樣,有很低調的,有很張揚的,自己實實在在的財富,實實在在地捐給社會,這就是公益。另外,我們這個公益是一個公開的,大家都看得見的,自有公論的事,每一個公益人做公益,社會對他都有評價。我覺得慈善是一個很公平的事,每個人按照自己的方式,社會自有公論。”
此外,對于已經正式頒布實施的《慈善法》,馬蔚華認為它代表著我國公益慈善事業真正進入依法治善的時代,包括大慈善概念、現代慈善的確立、公益組織實行備案制等都是《慈善法》的亮點,但也有一些令人遺憾的地方,如慈善組織的管理費有待提高;稅收優惠方面,雖然明確了可以享受稅收優惠,但在具體實施方面沒有具體規定,期待財政部門等盡快出臺慈善公益減免稅收的具體細則。
北京巧女公益基金會會長 何巧女:
三十億變成五六十億
“2015年,我開啟了自己新的事業——巧女基金會,當年8月我也做了一筆市值三十億的股捐承諾,但是過去一年多的時間中,我沒有想清楚巧女基金會的戰略。我特別喜歡馬蔚華行長的一句話:一定要用現代企業的方法去管理公益慈善組織。所以從根本上,可以說我還沒有找到適合巧女基金會的商業模式。如今,我將試著通過打造一個環保慈善家的生態圈進而建立中國環保公益生態圈,保護我們的環境。”在國際公益峰會上,東方園林董事長何巧女說道,“當時承諾股捐價值三十億,但隨著企業業績增長,捐贈的是沒問題的,我希望在五六年之內就把錢捐完,其中至少要拿出三四十億來做環保。”